第722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当他们的双脚踩在通州站的站台,并且看着正在搬运粮食下火车的民夫时,他们这才相信自己抵达了通州站。 “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群臣们发出感叹,朱高煦却觉得一般般。 对于没有体验过的人来说,刚才火车的速度完全就是一日千里的程度,是马匹都拍马不及的存在。 可是对于体验过的人来说,刚才的速度也不过就比后世被限速的电动自行车快一点罢了。 如果没有限速,加上道路条件好一点,那一个人甚至可以头也不回的驾驶电动自行车超越他们刚才乘坐的火车,而且他们连电动自行车的车尾灯都看不到。 想到这里,朱高煦有些唏嘘,而群臣则是面红耳赤的与四周同僚激动讨论起了火车出现代表着什么。 “老二,太学的那堆人居然能研究出这个东西。”“要是有这个东西,那我回长沙岂不是三四天就能到?” 朱高炽和朱高燧他们就坐在朱棣他们身后,自然听到了他们与黄福的对话,以及他们说时速七十里的对话。 一个时辰七十里,一天就是八百多里,顶多四天就能把朱高燧送回长沙,六天就能把朱高炽送回昆明。 “理论是这样,但朝廷可没有那么多钱修建通往西南的铁路。” “况且你们就乘坐一节车厢返回,我怕你们身边带的那几十个护卫遇到事情不顶用。” 朱高煦打击了两兄弟的想法,不过朱瞻基却开口道: “如果带二三百护卫,那也顶多十一二天就能抵达北京或昆明吧?” “不知道侄儿日后能看到北京通往昆明的火车吗?” 朱瞻基突然开口,朱高煦看了他一眼,想到了他去世的年纪。 “当然能,我大侄子身体强壮,活到六七十岁不成问题!” 朱高煦睁着眼睛说瞎话,朱高炽闻言还咧嘴在笑,只有朱瞻基感觉有些古怪。 “能活六十,侄儿就十分满意了。” 朱瞻基还“谦虚”了一下,朱高煦闻言笑容尴尬。 就大侄子在历史上的表现,别说六十,五十都困难…… “陛下,既然来到了通州,不如检查一下京仓如何?” 夏原吉脸色有些苍白,刚才他在火车上吐得不少,现在感觉一阵虚脱。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尽职尽责的提醒朱棣前往京仓。 朱棣闻言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开口道:“王彦、亦失哈,摆驾京仓。” “奴婢领命!”王彦与亦失哈应下,当即开始安排前往京仓的车队。 由于早早安排了前来通州,所以一大早就有上直兵马来到此地等待。 当朱棣他们出来,马车已经准备好,朱高煦独自上了一辆马车,李失、李察等人则是选择骑马来舒缓刚才晕车的不适。 走了一段距离,两人厚着脸皮上前来笑道:“殿下,这东北铁路,能不能修去六城和吉林城啊?” “对啊殿下,也不缺那二三百里,我们回家也方便些。” “回家?”朱高煦瞥了一眼二人,嫌弃道:“你们就差没把六城搬回关内了。” “就是回去看看嘛,睹物思人。” 两人文化不好,随意用成语,引得朱高煦无奈摇头,但最后还是说道: “放心吧,吉林船厂很重要,日后肯定会修建前往吉林的铁路的,你们不用着急。” “是!”二人见目的达到,当即笑着放慢了马速。 瞧着他们离去,朱高煦脸上也露出笑意。 吉林……他又何尝不想去看看自己起家的地方呢? “吉林府的情况现在如何,百姓过得还好吗?” 朱高煦看着窗外风景,头也不回的询问亦失哈。 亦失哈坐在一旁,脸上保持笑容:“殿下放心,奴婢常派人回去,吉林府当下有五万余户,三十二万余口,耕地三百余万亩,百姓日子过比关内的百姓还要好。” “三百余万亩?” 朱高煦倒是没想到吉林府居然依旧保持着人均十亩的耕地情况,可见当地的畜力依旧发达,不然不可能种植十亩土地。 “吉林向来响应殿下号召,这次新作物的推广,许多人都种植上了红薯、土豆和玉米、花生,也都享受到了好处。” 亦失哈解释着,朱高煦颔首道:“告诉他们,等铁路修通,到时候我会回去看他们的。” “是!”亦失哈应下,而此刻他们也抵达了通州的京仓。 通州京仓经过朱高煦令人修建,一共有东西南北五个仓,每个仓可储存上百万石粮食。 也就是说京仓的粮食如果装满,足够整个北京城的百姓吃上近二十个月。 朱高煦下车跟上了朱棣的脚步,众人经过盘查后走入京仓之中。 京仓的设计,是朱高煦效仿后世进行的设计,一些找不到的材料就用次等的替代。 京仓每个月都会走运河运送几十万石粮食前往京城,同时南方的粮食也会运抵这里补充。 因此走在粮食之间的围栏里,只需要伸手就能抓起粮食。 朱棣用手中取粮食的管子插入粮垛之中,探入最底部。 待他取出,不由得点头:“是去年的粮食,不错。” 他满意过后,继续在京仓巡查起来,巡查完了一个又一个,直到五个都巡查完,众人才返回了通州的火车站。 返回前,朱棣还询问群臣要不要吃东西,群臣闻言连忙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 他们宁愿腹中空空的难受死,也不愿意在车上呕吐,丢失自己的面子。 尽管他们的面子已经丢下,但厚着脸皮还能捡回来。 朱棣见他们不吃,不免有些遗憾,他还想再看看这群老蛮子丢脸的模样来着。 见群臣不上套,他也只能兴致缺缺的乘车返回了北京。 奔波一日,等朱高煦也没有时间与朱棣、朱高炽他们前往乾清宫用膳了,而是急忙赶回春和殿处理奏疏。 或许是心有灵犀,郭琰似乎知道他没有用膳,因此特意下厨为朱高煦准备了三菜一汤的饭菜。 她到来时,天色已经变黑,朱高煦点灯处理奏疏,直到班值太监唱礼声响起,他才抬头看到了前来的郭琰。 “没吃吧?” 郭琰将餐盘从女官手中接过,亦失哈见状连忙清理桌面。 虽说不能在书桌吃饭,但朱高煦习惯一边吃一边处理奏疏,旁人也不敢说他。 “没吃,六部的官员在车上吐了一路,那味道弄得到前面没胃口。” “不过现在你送来了,我倒是有胃口多了。” 朱高煦轻笑着放下朱笔,郭琰也为他摆好饭菜。 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加一盘羊肉炒和辣椒牛肉沫,以及一盘三鲜汤。 这些饭菜都是朱高煦吩咐御厨制作的,却不想郭琰也学来了这手艺。 “都是我喜欢吃的。” 朱高煦说着,拿起饭碗就开始吃起饭来。 郭琰也不说什么做什么,就是安安静静的看着他,直到他吃完,郭琰才上手亲自为他收拾桌面,随后为他捏了捏僵硬的肩膀。 “顺天医院的医生说了,让你好事多走动走动,你看看你这肩膀,越来越僵硬了,却是连我都捏不动了。” “像今日这种前往通州的事情,日后火车修通了,你可以多体验几次,老困在宫中也不好。” 郭琰话里话外都是关心,旁人不知道,但她可太清楚自家殿下的身体了。 尽管看上去依旧龙精虎猛,但休息不够弊端也让朱高煦不过三十七岁就常常偏头痛。 “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我不太放心,即便他们处理,我也会挑刺做出修改,倒还不如自己亲力亲为。” “亲力亲为也得有限度,你注意些,别劳损了身子。” 夫妻间聊着,朱高煦也缓了一口气: “有了火车,政务上就轻松许多了,到时候放手给他们,即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反映,不会像之前一样,政策执行几个月才能把消息反馈上来。” “另外……” 朱高煦总是说些政务上的事情,郭琰只做一个倾听者,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毕竟在他嫁给朱高煦之前,郭英就与她说过后宫不得干政的事情,在他成为太子妃后,郭英更是屡次交代她。 如此一来,她自然记得深刻。 如果不是徐皇后早早崩逝,她也不会接手后宫的那档子事。 “对了,后宫那边,朝鲜和日本、暹罗等国各自送了不少秀女和宫女,我本是想与陛下说这些秀女去向,不过昨日陛下说他不日就要退居太上皇的位置,他的妃嫔宫女到时候都要带去大明宫。” “这次送来的这些宫女秀女和太监太多,还是留下来,到时候照顾你比较好。” 郭琰说着这件事,朱高煦听后询问道:“送来了多少?” “差不多二十个秀女,六百多宫女和五百多太监,各国的都有。” 郭琰一边说,一边为朱高煦僵硬的肩膀按摩,不过说到后边,她轻笑道: “那宫女太监,还是朝鲜的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日本的有些矮小,暹罗和占城等国的皮肤太黑,看不习惯。” 见郭琰都这么说,朱高煦摸了摸她的手,安抚道: “明日我下教令让日本和占城这些国家不用送宫女太监了,日后由朝鲜专供就是。” “另外你早早算算这后宫需要多少太监宫女,将年纪二十五以上的宫女发放路费,遣散出宫。” “若是担心嫁不出去的,便找一些军中的良家子许配给他们。” “朝鲜那边,你日后交代好,让他们选十岁以上的太监,十三岁以上的宫女上贡就行,太小的也不懂事。” 交代完后,朱高煦又与郭琰寒暄一刻钟,随后才恋恋不舍的看着她离去,徒留自己处理奏疏,只剩一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