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你让权向善来见寡人。” 李芳远吩咐一句,便走到了不远处的城门楼内休息。 李种善闻言,当下回礼,而后派人召来了下西洋的朝鲜官船使臣权向善。 作为随行下西洋的朝鲜使臣,礼曹的权向善是李芳远挑选出来的合格人选。 他年纪二十七八,十分年轻,因此即便葬身海外,李芳远也不心疼。 同时,他为人比较刚正,所以也不会去做些鸡鸣狗盗的事情,让人放心。 因为他的种种性格和行事,所以他成为了开拓昆仑的最合适人选。 “臣礼曹佐郎权向善,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权向善走入城门楼后便山呼千岁,李芳远见状没有遮掩,而是直接询问他:“昆仑洲的金矿,是真的吗?” “回殿下,是真的,臣亲眼所见。”权向善也知道朝鲜现在的困局,如果能从昆仑获取足够的黄金,并将其通过贸易转化为铜钱,那就能极大的缓解当下的钱荒问题。 对于只有三四百万人口的朝鲜来说,十几万贯铜钱就足够缓解国内钱荒了。 只要保证铜钱不会继续外流大明,朝鲜的钱荒可以在未来二十几年内彻底结束。 “用黄金来做贸易,然后带过国内,你觉得可行吗?” 李芳远没有点名和谁做贸易,但门楼之内众人都十分清楚。 “没有问题,只要足够恭顺。” “臣曾经见识过天朝对帖木儿国交战的场景,即便数万骑兵,也奈何不了天朝两万海军。” “海军如此,陆军更甚……” 波斯之战中,权向善虽然没有跟随明军上战场,但却会在战后去观摩战场。 他永远忘不了那被炮弹打得四分五裂的尸体,尤其是被视为国之重器的骑兵。 帖木儿帝国虽然也人口不过千余万,但他们能拉出的军队却比朝鲜善战,并且更为精锐。 如此精锐的军队,都被大明海军以少打多给击败,那毫无退让空间,三面环海的朝鲜一旦惹出事情,恐怕是神仙难救。 换做之前,权向善的这种话一定会被李芳远厌恶,可如今幕府战败的消息传来,这话反倒是让李芳远重视了起来。 他很清楚,固步自封只会被取代,当下朝鲜没有了敌人,武备严重松弛。 一旦朝鲜武备松弛、内政纷乱的现象暴露出来,即便当下的朱棣和朱高煦不想搭理朝鲜,却也难保大明后世君王不会对朝鲜感兴趣。 保持一定的武力和利用价值,才是朝鲜的生存之道。 “寡人要擢升你为昆仑节度使,准许你从国中选锋六百人,取库金五十两,银五百两,前往昆仑洲开采金矿。” “臣,领教谢恩!” 面对李芳远的擢升,权向善没有拒绝的理由,由于国力不强盛,这已经是李芳远能拿得出的最大手笔了。 “过几日你和李参知出使南京,要好好谋划官船,国库还有十万贯可供你们使用,现在可以退下了。” “是,臣告退……” 李芳远吩咐过后,便让李种善带着权向善退下了。 尽管他的出手很寒酸,但作为被大明和日本夹在一起还没有产出的国家,李芳远已经给出自己能给出的最大支持了。 相较于金银贫乏的朝鲜,日本和大明能拿出的手笔就大得多了…… “噔!噔!噔……” 冬月,当木槌声在热闹的工场中回响,南京江东门外不远处的龙江船厂却热火朝天。 即便已经是寒冬,可龙江船厂内人头攒动,一些从辽东、云贵、琉球拉来的木料,一船船地在码头卸载。 相比较十七年前,此时的龙江船厂规模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 十个五千料以上的超大型船坞,二十個三千料的大型船坞,以及五十个两千料以上的普通型船坞,在职船工四千七百余人。 每年从这里下水的战船和马船,往少说都有二百艘,而这只是当下大明七大造船厂之首。 除了这里,还有杭州、松江、福州、泉州、登州、定辽等七个大型造船厂。 当然,并非每个造船厂都能获得大量订单,龙江这种老牌船厂依旧是大部分商人的首选。 “干得不错,日本国内得知他们口中所谓天皇死后,有没有什么波动?” 站在一座超大型船坞面前,朱高煦看着手中的情报,点头之余忍不住询问起来。 “回殿下……”胡纶接回情报,毕恭毕敬的解释道: “关西和关东的各国都表现得十分激动,并决意要查出凶手。” “由于两脉都死在了京畿之地,关西和关东的各国守护都不太待见引发这场战事的足利家族。” “如果不是平江侯他们还在京都驻扎,恐怕关西和关东已经要和幕府刀兵相见了。” “不过即便有着平江侯他们坐镇,各国守护还是要求寻找天皇一脉的血脉,并不想让足利义嗣以养子的身份,用外家血脉继承天皇的大位。” “平江侯按照您的吩咐,隐晦提醒了足利义嗣。” “一个月前,他以养子身份即位天皇,但也昭告各国,认为自己是外家血脉,不能称天皇,只能称天王。” “一旦各国找寻到真正的天皇血脉,他会奉天皇血脉为天皇,绝对不会贪恋这个位置。” 胡纶解释完后,不由询问道:“殿下,若是关东和关西真的为了天皇的位置和足利义嗣争斗,那我们要出兵吗?” “出兵?”朱高煦轻嗤:“他们要是真的那么在意天皇,那干嘛不交出兵权给天皇呢?” “他们之所以那么在意,不过是觉得自己坐不了,也不想让别人坐罢了。” “这个所谓的天王之位,足利义嗣能不能坐稳,不是看这群土鸡瓦犬同不同意,而是看大明朝同不同意。” “我说他能坐,他就能坐!” 朱高煦瞧不上这群人,如果不是大明的人口和移民政策得放到南洋和中南半岛,加上日本人口太多,土地太贫瘠,他早就出兵拿下日本了。 当下的日本人口千万,大明不过八千余万,并且大明八千余万中,还有近千万西南少民和北方少民。这千万少民大部分都生活在西南和东北的山区之中,想要彻底掌握他们是很困难的。 这样的情况下,再跨海去碰日本这个国家,显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比起日本,朱高煦更想要三宣十慰和整个苏门答腊。 “海军什么时候能准备好继续下西洋。” 朱高煦转身向龙江船厂大门走去,边走边问。 “大概腊月就能修葺保养好所有战船和马船,商品也早早准备好了,需要临时准备的只有瓜果蔬菜和粮食。” “按照惯例,过完元宵就能出海,不过下东洋那边就比较麻烦。” 面对未知的东洋航道,胡纶头疼道:“日本局势还不明朗,平江侯他们暂时还不能返回,如果拖到四月以后,即便他们回来再出发,也会比计划落后一个月。” “不碍事。”朱高煦走出船厂,走上了马车并入座。 胡纶跟上,坐在一旁聆听教诲。 “只要王任那边的消息不出问题,郑和便能在抵达东洲后,通过贸易来往西海岸运送物资。” “届时胡纶他们即便晚几个月抵达,东洲各国也养得起郑和他们这万余人。” 不同于过去几次动辄两万人的下西洋规模,这次的下西洋虽然出发时也是两万余人,但其中一万人要与沿途各海军卫、官场的官兵换防,换原驻军回家省亲。 因此在抵达木骨都束后,郑和舰队的规模便会缩减一半,真正能抵达东洲的也只有这一半人。 只要接应了陈瑄他们,并在西海岸建设东洲宣慰司,那郑和、陈瑄他们就会分别在北洲和东洲沿海进行探索,与羽家(阿兹特克)和殷家(印加)两个城邦国家建立外交。 最后,郑和会带着各类种子与陈瑄他们一同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进行返航。 不过这期间郑和会派出一支先遣队,一直向南航行,最后绕过南方的东洲角(合恩角),一路北上去与陈瑄他们汇合。 这次下西洋和下东洋的任务一旦结束,不仅能发现南边的南洲(澳洲),还能一举完成环绕航行地球一圈的丰功伟绩。 至于欧洲,此刻的他们还在碎片化,平淡的进行文艺复兴,英法两个国家还沉浸在百年厮杀中。 强大的日不落西班牙,此刻还未统一。 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还不是一个国家,倒是葡萄牙正在组建葡萄牙舰队,试图征服北非的贸易中心——休达。 按照正常轨迹,葡萄牙会在七十八年后才一路南下抵达好望角。 四年后,哥伦布获得西班牙王后的支持,西航发现新大陆。 当然,这一切都是历史上的情况,而如今的情况并不是历史上的情况。 实际上进入十五世纪后,世界各国就已经开始慢慢的交流了起来,只是限制于距离问题,交流的并不频繁。 大明下西洋的舰队虽然和历史上一样,不准备前往欧洲,但驻扎在木骨都束、忽鲁谟斯的官场却会不断地通过阿拉伯商人,向欧洲传递一个讯息。 朱高煦不知道这份讯息会在多少年后生效,总之他还是挺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葡萄牙船队抵达昆仑角,然后遭遇明军盘查的消息。 那样的画面,一定很有趣。 想到这里,朱高煦脸上不免挂上一抹笑容。 “殿下,我们现在去哪里?” “回宫,出宫前我爹让亦失哈去西角门,估计是在准备北征的事情。” 朱高煦回复胡纶,同时说道:“等沐春他们收尾返回南京,刚好我也可以讨论对广西改土归流的事情了。” “这算算时间,这次北伐和改土归流,与上次情况都差不多,不过这次西南的改土归流会容易些。” 相比较贵州,广西的交通情况确实好上许多。 虽然贵州比广西更内陆,但汉人开发广西的时间却比贵州早了数百年。 如果要说中央干涉,那贵州更是落后了上千年,这点从两省的驿道就能看出。 广西的水驿、马驿四通八达,大部分从汉唐就开始修建,宋元加固后,又经大明扩宽,当地道路并不算崎岖困难。 在朱高煦将广东钦州划给广西后,获得了海运加持后,广西都司想要围剿土司便更轻松了。 整个广西,除了柳州以西,思恩以北的地区地理比较复杂,其它地方已经开发十分成熟,只是限制于人口不足和中央投入力度不大才没能发展起来。 朱高煦这次改土归流的对象,朱高就是躲在大藤峡和这块区域的土司。 想到这里,朱高煦开始低头仔细书写对广西改土归流的详细流程。 半个时辰后,随着他乘坐的马车抵达西华门,下车之后他也回头吩咐道:“对了,给我盯紧杨士奇和解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