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书迷正在阅读: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万人迷病美人认错了道侣、[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救命!小替身被禁欲白月光宠上天、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异世助眠日常、我躺平后被绑定了系统、从抽卡开始的异世界旅馆、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穿成炮灰你说我是邪神
黄子澄看着胃口大开的朱允炆,忍不住提醒了一句他,而朱允炆听闻也用绸布擦了擦嘴,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先生说的这些,孤自然都知道,不过我这胃口大开,可不是仅仅因为他。” 朱允炆将手中绸布随手丢在旁边太监手中的托盘里,而后目光炯炯的看向黄子澄:“九华山铜矿的事情,先生应该知道了吧。” “回殿下,臣也是午时才知道的,听工部的人说,那九华山铜矿有唐宋时期开采的痕迹,不过利用火药还是能继续开采出铜矿,每年出产铜锭恐不下四十万斤。” 黄子澄回应了自己所知的情报,朱允炆听闻却脸上露出了笑意。 眼下大明朝的全国各省都设有铸钱炉,但年铸钱量却只有大约十九万贯的一钱小平钱。 由于铜材稀缺,这些铜钱只能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眼下九华山要是能顺利开出每年四十万斤铜锭,那大明每年的铸钱量就能保守增加七万贯。 仅这一座矿山,就能让大明的铸钱量增加近四成,如果算上已经勘探出来的云南铜矿,朱允炆都无法想象大明的铸钱量能增加到多少。 “殿下,虽然近来矿山发现众多,但开采也需要投入……”黄子澄怕朱允炆不看成本,因此提醒道: “工部那边已经出了数额,这些矿山最少每年要投入几十万两才能顺利运行。” “下面的意思是,这样管理太过费力,不如将金银铜矿等矿山交给地方上有名望的乡绅富户,由他们开采矿山,每年十五抽一来作为矿税。” 黄子澄提了一个下面人的想法,但朱允炆却在听后皱眉:“爷爷恐怕不会准许。” 朱允炆很清楚,自家爷爷已经听进去了朱高煦的那番钱钞言论,自然是不会愿意把金银铜矿分给地方上的乡绅富户来吃,这次查出的金银铜矿,恐怕都得由朝廷握着才行。 “兹事体大,据传朝中已经有人准备联名上疏陛下了。” 黄子澄没有因为朱允炆的一句话而打消想法,而是通过朱允炆来向朱元璋透露一条消息。 下面的人,都在盯着这次探查而出的金银铜矿,如此大的规模,朝廷不可能全部吞下。 “他们……呵呵”朱允炆忍不住冷笑,同时瞥了一眼黄子澄:“爷爷和孤的那些叔叔们可都还没老,他们想要动弹,也得掂量一下自己够不够份量。” “这……”黄子澄被朱允炆说的语塞,他们确实担心害怕朱元璋和北地藩王。 他还在担心,可朱允炆却已经吃饱站了起来。 他缓缓走到自己的东宫之主位置上,背对着黄子澄伸出手扶在自己椅子上。 “都安稳些,等我什么时候能把那把椅子坐稳了,我们再来讨论此事……” 朱允炆微微回过头,眼神瞥了一眼黄子澄。 “是……”黄子澄起身作揖回礼,似乎将朱允炆的话都听进去了。 “先生若是还有要务,可先回去将事情处理好,明日你我再叙旧也不妨。” “太常寺确实有事,臣告退……” 朱允炆下了逐客令,黄子澄也很明事理的回礼离开。 他也清楚,自己刚才的那番话惹恼了朱允炆,因此眼下双方都互相冷静下才是最好的做法。 没多会儿,黄子澄离开了东宫,而朱允炆则是在他走后才转过身来,目光阴沉。 此时在他不远处的东宫带班太监也走上前来作揖:“太孙,江右那帮人的手也伸的太长了,居然还想染指云南的矿山。” 太监的话并未引起朱允炆的愤怒,相反他在太监说话的同时渐渐收敛了自己的情绪,只是几个呼吸间便已经收放自如。 “云南移民多以江右之民为主,他们有优势,得陇望蜀也正常。” 朱允炆心不在焉的整理了自己的衣摆,可当他再次抬头时,他却又冷笑: “只是他们想吃,还得看看淮西和浙东的人答不答应!” 淮西与浙东是陪同朱元璋创业的元老派和后晋派,与二者不同,江右派多是以科举起家的江西官员。 明初的江西文风兴盛,登科进士人数往往碾压诸省。 虽然没有开国之功和从龙之功,但他们依旧以科举在庙堂站稳脚跟,并进一步的挤兑浙东派系。 黄子澄便是江右学派出身的官员,与他同样背景的还有吴伯宗、解缙、胡广、吴溥、练子宁等人。 不过朱允炆并未将他们放在心上,因为他们属于新崛起的势力,还无法和浙东、淮西抗衡。 朱允炆真正担心的,从来都只有藩王,尤其是北边那三个…… “吁!” 伴随着朱允炆的思绪飘远,两天后数千里之外的北平城也迎来了一队骑兵。 这支骑兵民族杂乱,有色目人,蒙古人、女真人及藏人、汉人,可以说真正阐述了一支多民族骑兵是个什么模样。 虽然民族繁多,但他们的规模并不大,仅有六百余骑。 他们仅穿着鸳鸯战袄、胸甲和护臂,一副轻装归来的模样。 在队伍前头,一个身材高大,留着夸张大胡子的男人正在乐呵呵的往前方赶路,高兴的心情连带着马蹄都清脆许多。 “殿下,这次北巡,北边的蛮子可是被咱们吓得不轻。” 在大胡子男人的身旁,一个雄壮的青年笑着走上前来,而他的称呼也道出了这大胡子的身份。 “他们见了俺,那就跟耗子见了猫一样,能不跑嘛!” “就是不知道徐妹子叫俺回来干嘛,这么着急。” 比起几个月前消瘦不少的朱棣乐呵呵的开口回应,一口一个俺,很是接地气。 不过他的话里也透露出了这次的他回程并非是北巡结束,而是因为有人催他回来。 说到‘徐妹子’这个称呼时,朱棣笑的尤为灿烂,旁边的青年也陪笑起来,似乎对那‘徐妹子’很是尊敬。 “殿下!您回来了啊!” “殿下没受伤吧?” 街道上,过往认识朱棣的一些百姓向着朱棣关切询问,朱棣也举着手四处招展,回应着四周的人: “诶,俺回来咧!” 北平城中大多都是军户人家,说不定就是朱棣哪个部下的家人,所以他才对他们热情回应。 这样的热情持续了许久,直到他们来到了北平城内唯一的一条青石路上才渐渐没了百姓身影。 来到这里,朱棣也难以按耐住情绪,催马小跑上前,来到了一座门楣高大的府邸面前。 在那门当下,‘燕王府’三个大字尤为显眼,而更显眼的则是站在门口的那个黑袍和尚。 “道衍,俺回来了!” 朱棣熟练地翻身下马,只是招呼了姚广孝一声便要往家里赶去。 姚广孝见状也跟上,为朱棣解释了府中叫他回来的原因。 “殿下,您这次出巡错过了太多事情,贫僧一一为你道来。” 姚广孝一边和朱棣往燕王府存心殿赶去,一边为他解释起了这一个多月来发生的各种事。 首先便是一个月前朱高煦寄回来的第一封信,其中提到的是朱高煦的《削藩论》。 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饶是朱棣着急去见自己想见的人,却还是忍不住停顿了脚步,表情错愕。 面对朱棣那张黝黑的大胡子脸,姚广孝不紧不慢的说出之后的各种事情。 先是朱高煦的《削藩论》,然后又是朱高煦的《钱钞法》,紧接着又是朱高煦看山点矿为朝廷点出十几座金银铜矿,还有朱高煦入武英殿理政,以及三日前朱高煦在武英殿内为了保傅友德和冯胜,不惜和皇帝对峙…… 这一件件事情被姚广孝全盘托出,每一件事情的内容都让朱棣惊讶的合不拢嘴。 花了半字的时间,他才狐疑的看向姚广孝:“老和尚,你是不是在骗俺?我家老二能有那本事?” “贫僧……”姚广孝也是一脸无奈:“贫僧也不相信,可事情就是如此。” 北风猎猎,不断在存心殿广场上呼啸吹着,吹得朱棣鸳鸯战袄的下摆和姚广孝的僧袍猎猎作响。 那带着一股土腥味的风让二人怀疑人生,朱棣更是一手摸自己的肚子,一手摸自己的大胡子。 正当姚广孝以为他要说出什么见解的时候,朱棣突然来了一句:“要不给老二请个道士驱驱邪?” “……” 穿着僧袍的姚广孝被朱棣这话说的沉默,朱棣却突然哈哈大笑道:“俺说笑咧!” 他自以为自己很幽默,抬头却见姚广孝无话可说的无语表情。 “嘿嘿……”朱棣摸摸胡子,笑着咧嘴道:“放心,这应该没事。” “俺爹的性格俺知道,要是老二真让他不高兴了,估计现在已经把他关凤阳的墙里了。” 谈笑间,朱棣拉着姚广孝往台阶上的存心殿走去,好几次甚至差点把姚广孝拽倒。 可怜他一把老骨头好不容易陪着朱棣走到存心殿门口,却见一名穿着红衫鸾凤纹霞帔的宫装女子已经在门口等了许久,手里还拿着一封刚刚拆开的加急书信。 这宫装女子比一般女子身材要高挑,细眉长目高鼻鹅蛋脸,身上有一股书卷气,让人看了不得不说一句“好个女诸生”。 “徐妹子,俺回来了!” 朱棣见了这女诸生,当即把姚广孝的手甩开,大步的朝女诸生跑去。 只是不等他跑到,女诸生便抬起了手上的加急书信,眉宇间带着一丝脾气即将释放。 “高煦被陛下禁足了……” 第101章 钱钞事起 “他自小脾气大,这我也倒知道,只是不曾想他连陛下都敢顶撞,还是为了颖国公和宋国公。”燕王府存心殿里,此刻的朱棣和姚广孝坐在一起,脸上满是尴尬。 在他们面前,来回渡步的徐氏正数落着自己儿子的不是,说到关键的时候,她还皱眉对朱棣教训道: “我在这着急,你倒好,跑到北边去巡边,一去就是五百多里,人也寻不到。” 朱棣被徐氏说的忍不住摸胡子,却还没上手就被徐氏那凌厉的目光给止住了。 为了转移徐氏的注意,朱棣立马咳嗽道:“咳咳,道衍,你说说俺爹是啥意思啊……” 一旁的姚广孝听闻此话,脸上差点露出了痛苦面具,好在手中的佛珠帮他平息了情绪,只能硬着头皮拿起朱高炽寄来的书信反复观看。 这一看,他倒是还看出了些东西,顿时松了一口气。 “殿下王妃勿要着急,依贫僧看,陛下恐怕只是在做戏。” 姚广孝将书信展示,同时用手指道:“大殿下在这里写了,陛下并未在第一天就禁足二殿下,而是在第二天被人提醒时才对二殿下禁足,这足以说明禁足二殿下并非陛下所想所愿,但却不得不做。”